甘肃省
当今世界上,对BDI指数最具影响力的机构,唯有中国政府。
技术优势的形成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因而中国企业必须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危及民众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事件?就生产者来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些企业及某些人将利益最大化原则演变为贪婪,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我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传统成本优势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总之,我国企业要通过自身的各个方面的努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为社会提供价格便宜但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强大的竞争力。当然,资本市场泡沫化与房地产市场泡沫化,都与货币供应量的过速增加相联系,如果没有货币供应量过速增加的支持,资产泡沫化是很难形成的,因而防止资产泡沫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稳定货币供应量,不能靠非理性增发货币来推动经济增长。因此,制约贪婪的最基本办法就是强化与利益最大化相关的责任,而且要将这种责任法治化,使那些只顾自身利益而无视应有责任的经济主体,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以至于身败名裂。进入专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是要实现信息的彻底公开,信息公开化原则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最好办法。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潜伏着两种风险:一是当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有需求,我国能够持续保持出口增长时,由于出口太大,必然会形成巨大的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也就是大量外汇会涌入我国,央行为了收购这些流入我国的外汇,必然会在外汇占款项目下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货币太多,必然会引发总需求膨胀,我国2007年的情况就是这样。例如,从2000-2005年间,中国平均每年将2百60万英亩的农田转为工业用地,然后于近日到状况更惨的菲律宾租用2百50万英亩农地(菲律宾已沦为全球最大的稻米进口国)。
虽然世界银行宣布将立即拨款12亿美元来扩大穷国的谷物生产,亚洲发展银行将提供5亿美元紧急借款计划,美国布什总统宣布提供3.6亿美元紧急粮食援助给粮荒国家,但这些其实都是治标之术,远远没有解决粮荒的根本问题。换言之,虽然有着全球暖化等因素,全球粮食生产力的发展基本上没有太大障碍以致于会有粮荒,而且全球粮食的总量还是不断增加。在两年前,英国就宣布要将生质燃料的减税期延长至2010年,而且英国所有汽油供货商的销售量必须有2.5%为生质燃料。美国这种生质能源的政策并非是短期因应方案,而是2007年12月由国会通过的法案,叫做「能源独立及安全法案」。
美国的目标是要将国内生质燃料目标提高5倍,至2017年时,全国有24%的交通用油应为生质燃料。在生产供应面上,这是因为全球暖化导致了全球主要量产区气候异常干旱而粮食歉收,使得基本农牧产品价格大幅上升。
例如,作为全球大量玉米出口国的墨西哥、大量麦子出口国的加拿大,以及作为全球最大奶制品出口国的澳洲,都因气候干旱产量大减。今年2月,西非的喀麦隆有24名民众在粮食暴动中死亡。总结的说,当前的全球粮食危机,包括了全球粮价飙涨与贫困地区的粮荒,深刻地反映了全球资本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的空前进步与生产成果分配上严重不均。科学界已预测,全球石油产量高峰约是2010年是高峰,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也不过是延迟到2030年左右。
全球先进国与部份后进国中,粮价虽然偏高却还不到天价,或无粮可食的悲惨地步。全球粮食的生产供应远低于当前全球民众的生存需求,为了追逐有限的粮食供应,需要粮食的民众必须不断追加价格才能买到粮食,以致于粮食价格节节上涨。那么,造成半数人类生存在饥馑处境的根本原因,难道是全球粮食生产不足的粮荒吗?答案恰恰是否定的。根据最近《时代周刊》的报导,全球米价自今年以来短短不到半年间,平均飙涨了近3倍,在印度,每公吨达到1千美元。
在贫困的加勒比海沿岸国家、非洲与东南亚、南亚等人民,都已走向街头为生存粮食而抗争。此外,在全球10大食物零售商中,美国更占了一半。
一旦过了这高峰期,全球石油产量将逐渐减少,而终至于枯竭。而这些农牧产品在食物链上乃是基础性的粮食,它们一涨价,就如滚雪球般的带动后续整体性的粮食与经济作物的全面上涨。
关键不在于粮食生产不足,而在于全球粮食分配严重不均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事实上,联合国也有相关数据︰全球每日约有1万8千个儿童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再加上,欧美政府大力补贴农产品以让本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彻底击败后进国农产商品,全球后进国只好纷纷放弃自己粮食生产,以农耕地换取工厂厂房,走向工业发展、加工出口工业产品的不归路上。它规定了2008年使用生质能源作为与汽油混合物的产量,必须由54亿加仑增加至90亿加仑,而在2020,目标将大幅提高至360亿加仑。从供需关系上来看,粮价飙涨似乎是供需失衡下的现象。在这市场规律下,越是贫困地区的民众就越容易首当其冲地被飙涨的市场价格排除在外,无法购买粮食而面临生存危机。
3月时,在海地则有5人死亡。进入专题: 粮食危机 。
另一方面,粮荒之所以会在这些地区出现,反映了更深一层的问题︰为何这些地区无法自己生产粮食,以求自保?为何第三世界无法粮食自足?简要的说,这是由于全球的垄断资本早已全盘掌控全球农业生产,而驱使第三世界国家放弃自足农业生产方式的恶果。即,(一)为何近年来全球粮价会不断高涨?(二)为何在特别贫困地区会有粮荒?(三)为何这些陷入粮荒的贫困国家无法种植粮食以自足自保?粮价飙涨的结构性原因关于全球粮价高涨的原因,许多主流媒体都已点出了基本关键。
据报导,近年美国布什政府与巴西签约,「推广生质燃料,带动杂粮作物强劲需求,首当其冲的就是亚马逊雨林,生质作物入侵农地,雨林变农田,部落生存岌岌可危」。粮食变能源,雨林变农田面对这残酷但客观的趋势,人类社会只有两种选择,不是全面改变我们目前极端消耗石油能源的生活方式,就是生产出石油能源的替代品。
事实上,这次粮食价格飙涨揭露了更深层人类生存的悲哀。人类的食物,从最初的原材料开始,就走向单一化」。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估计,如果这一波粮荒不即刻舒缓,则全球至少有一亿贫国民众将立即陷于生存危机。然而,自去年以来,在全球人均年所得在2千美元以下的贫困国家,粮荒却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据报导,包括前文提及的发生抢粮暴动的加勒比海沿岸国家、非洲与东南亚、南亚等37个国家民众都曾引发抢粮风潮。若再计入杜邦公司,两家公司控制世界种子份额就达到一半以上。
而人类之所以会排放过量温室气体,主要是因为消耗过多的石油能源、砍伐森林等等。这现象已自去年开始在全球第三世界贫困地区中不断出现。
周立教授分析,「早在几10年前,美国食品公司就将非洲加纳人廉价的营养品 ── 鲭鱼和金枪鱼,转化为猫粮、狗粮罐头,销往美国,以致加纳的穷人无力消费已经变贵的鱼」。五月,在非洲索马利亚则有2人死亡。
即,全球暖化与粮食转为生质能源的产能缩减的因素才是造成粮价上涨的决定性原因。今日的粮食危机,乃是与全球能源危机、全球生态危机紧密相扣,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危机根源︰以追求无止尽利润为终极目标的全球资本主义。第三世界为何无法粮食自足?贫困地区之所以会有粮荒,是因为全球粮食的生产过于集中于极少数的先进国农产品垄断集团,所以一旦全球粮食价格飙涨,贫困国家或先进国的贫困人民就毫无能力购买。以美国这全球农产最大输出国为例,其国内粮食生产远超过美国总人口所需,但根据美国农业部前两年的统计,美国有3千5百万人(内含1千3百万儿童)生活在粮食危机的处境中(food-insecure situation),即全美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是处于经常挨饿的生活里。
更可怕的是,美国甚至将生质燃料生产来源锁定在其它第三世界地区中国宏观经济的两难困境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房价不上涨或成交停滞,经济崩盘。其次,就是上面一种调控结果下,中小企业和与房地产相关的制造业已经导致了相当严重的危机和失业等现象。
其实,这些事情本世纪初中国政府就做过,所谓从源头上反腐败,现在要努力推进。才能弥合被房价撕裂的社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